151amjs澳金沙门(中国)有限公司

您在这里: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低碳发展催生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1-05-23

2011年是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起点,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为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希望由此拉动绿色消费,实现低碳发展。

  518日,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在北京举办第二届国际能源热点问题论坛暨《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新书发布会。专家学者会聚一堂,为绿色低碳事业及中国低碳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介绍,2009年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一个转折点。无论是在经济危机中表现出的“超越预期成长”,还是在能源危机中建立的“合作机制”,由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构成的“金砖四国”,加上后来被邀请加入“金砖机制”的南非,都把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当做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抓手。这不仅说明“金砖国家”发展速度快于欧美国家,扩容空间很大且后发优势不可小觑,而且说明在“包容性发展”的旗帜下,一个崭新的“发展极”正在逐渐形成。在这个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过程中,中国坚持用行动告诉世界: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各国不能互相倾轧。“环球同此凉热”,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同舟共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把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这是全面分析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变动趋势,着眼于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需求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中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实现现代化和人民共同富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5年,中国将着力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中国将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早在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就做出了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个庄严承诺,需要全中国每个企业、每个家庭、每个人,用脚踏实地的行动去兑现。这是因为应对气候变化、碳减排、绿色低碳发展问题,不是单纯的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技术引进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由低碳文化(包括低碳执政理念)、低碳立法(包括国内碳税与应对国际碳关税)、低碳政策(包括低碳治理体系)、低碳金融(包括低碳基金募集)、低碳贸易(包括低碳技术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低碳经济(包括碳交易及碳市场运行机制)、低碳企业治理和低碳城市构建等在内的复杂问题。处理这样的问题,不仅需要技术,而且需要人文、社会、管理科学之间的融合与协作。

  中国人民大学和石油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积极推动我国低碳事业发展,为我国的节能减排、碳交易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是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倡导节能环保,曾协助成立全国高校节能联盟,推动我国高校的低碳化发展。该校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推出的研究成果《中国低碳经济年度发展报告(2011)》,梳理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脉络,创建了首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省域低碳经济竞争力指标体系,探讨了国家、地方、企业在低碳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及相互关系,提出了“绿色·资本·网络·制度·文化”分析框架,并在统计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低碳发展模型,为构建中国低碳统计核算体系做了非常有意义的基础工作。

  由低碳金融引导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技术保障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正在促进低碳金融、低碳技术的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驱动力,又是引发绿色内需、释放绿色消费潜力的引擎,还是促进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动力。作为新的生产力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支撑我国企业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革命力量。

 

返回列表

上一篇:中国在利比亚大型项目千余亿 损失由纳税人承担
下一篇:国土资源部:多管齐下力促进土地高效利用

Baidu
sogou